Language Switch

媒体中心集团动态

谭旭光:你们是潍柴的“宝贝”

2022年04月21日

  4月14日,谭旭光主持召开潍柴集团工艺工匠专题会,系统听取了工艺能力建设等方面的汇报,并作总结讲话。

  以下讲话转自潍柴内部博客。

谭旭光:你们是潍柴的“宝贝”

(2022年4月14日  根据现场讲话整理)

同志们:

  今天,应该是我近几年来第一次系统地听工艺工匠研究院班子成员和技术骨干们汇报工作。听了以后非常振奋,我感受到你们确实是潍柴的宝贝。特别是有几位同志的发言,大大增强了我对潍柴工艺工匠研究院的信心,也可能这两年变化确实超出了我的想象。另外就是我更多地关注了产品设计,没有好好地研究工艺,但是也知道工艺工作非常重要,及时推动配备了比较强的班子。

  工艺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也是一个企业迈向世界一流不可逾越的重要工程理论与创新工作。判断一个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水平高低,不是看它买了多少进口设备、实现了多高的自动化水平,而是看它有什么样的工艺思想、工艺设计、工艺创新能力。围绕这个逻辑,我讲六个观点:

  一、什么是工艺?

  你们谁能把这个问题回答清楚?简单一句话理解,我认为工艺实际就是一种设计工程艺术,能否造出好的产品,工艺是最核心的。我们国家现在不缺设计人员、研发人员,最缺的是工艺、工匠高端人才。芯片设计不难,但是转化为芯片制造非常难,我们的柴油机产品设计也不难,但转化成产品工艺制造一致性,可以说是难上加难。所以说工艺工作是一个企业的基础,特别是传统制造业迈向高端装备制造、实现引领行业振兴,工艺工作必须要先行。

  二、系统工程对制造业的重要性

  工艺工匠研究院必须要用系统工程的理念来研究工艺系统的提升。工艺是一个体系,它融汇集成了若干细小技术,不是简单地研究标准试车、标准装配。我们后处理的载体为什么在中国制造不了?就是载体的工艺做不了,不只是配方问题。所以说,从这个角度上讲,要实现工艺的突破,必须要强化系统管理,用系统工程的理念提升工艺创新发展。

  三、智能制造要坚持实事求是

  不能把智能制造妖魔化,特别是在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我们必须要用科学的方法论将智能制造与合理用工结合起来,要循序渐进建设无人工厂,而不是片面地夸大智能无人化、智能数字化。20年前我就提出,潍柴的发展是刚柔结合,“刚性”制造更多体现了人的问题,该用人的地方就用人,我们国家每年都有就业的要求;“柔性”是所有涉及人为导致质量和效率问题的环节都要柔性,也就是现在说的数字化、智能化。所以说,我们在智能制造上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

  四、工艺与数字化融合的重要性

  我们强调工艺的基础,就是要强调工艺的数字化提升能力,要通过数字化的融合,解决工艺发展过程中的数据优化提升,推动工艺装备的变革。无非就是效率提升、成本降低、质量提高,实现最佳性价比制造。

  五、发动机短板就是工艺的短板

  我们国家发动机在很多方面存在短板,说来说去主要还是工艺短板。很多短板是因为长期没有数据积累,长期没有核心工艺的Know-How,在国际上技术转让从不把技术秘密转让,不要看国际上哪个公司向全世界释放了多少个专利,那都是没有用的,有三五个核心技术秘密不掌握,你什么也做不出来,做出来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说,技术秘密的积累,是一个企业掌握核心技术的标志。如果我们企业有几千个、几万个技术秘密的话,我相信我们的核心技术是别人不可能掌握的,我们也就彻底解决了同质化竞争问题。

  六、新材料研究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核心

  我们研究新材料干什么?轻量化是一个方面。研究新材料是解决我们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浪费问题。我们提出了再制造理念,实际上并没有从根本上进行研究,没有从循环经济的发展内涵中研究再制造。所以说,现在这些搞再制造的公司大部分都在忽悠,忽悠了一阵后都没有声音了,我们还算是做了一点工作的。因此,工艺研发人员一定要从逻辑上研究清楚再制造和循环经济的关系、再制造和企业循环价值的关系、再制造和客户价值提升的关系,否则是不可能进步的。  

  今天,工艺工匠研究院的团队作了一次很精彩的集体汇报,我认为大家的进步还是很大的,让我对我们国家柴油机行业的工艺、工匠基础和未来发展有了信心。我们不仅要培养一批世界一流水平的高级工艺师,还要培养一批高级工匠师,这两者互为条件、缺一不可,一个是技术、一个是实践,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就是工艺与工匠的融合。我们很多工艺设计完后,为什么一线工人能给你们改动提升,就是因为你的设计没有走出办公室,没有在实践中研究操作问题,属于闭门造车。这次我们一定要把工艺工作写入科技激励表彰大会报告,非常重要。

  当前,工艺仍然是潍柴的短板,希望新的工艺团队能够一天当两天半用,以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把我们的工艺短板全系列补齐,不仅是做好发动机,特别是在液压等精密件上如何保持批量生产一致性,这都是巨大挑战,需要有强大的工艺能力支撑。希望你们取得更大的突破。

  谢谢大家!

回到顶部

研发

20000 + 
全球技术研发人员

5+10 
五国十地研发机构

发动机

  • 5,000,000台
  • 22kW-10000kW
  • 2亿千瓦
  • 全领域应用